wrote by 苏舆
轻盈数行字,浓抹一生人。
——题记
盛夏,一季热烈而繁茂的诗篇,阳光如金,绿叶如海,万物用炽热的歌声欢唱着生命的颂歌。
而我,在这浓墨重彩的季节里,有幸邂逅一位佳人。
说起来,她却并非红尘中的婉约仙子,也非岁月里的绝代芳华,而是我们的新语文老师。她的出现,犹如烈日下的一缕清风,轻轻拂过心田,唤醒了我对生命的热爱,对美的向往,也让我重拾了对写作、对语文的信心。
初次见面时,正是在本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。老师她轻轻地笑着,在讲台上做着自我介绍。我匆匆忙忙地从书卷中抬起头,仰望着这未曾谋面的语文老师。她就那样站在明黄的灯光下,三尺讲台恰能衬出她的美;那日的风,微凉,吹过教室,柔软得像细腻的丝绸,撩起她额前的碎发。二人目光交织的瞬间,我的脑海中只剩下那慢慢浮现的一句话:
“你如天神下凡,美得不可方物。”
开始,我实在没什么感觉,但在日后的相处中,我骤然发现,这位语文老师,或许真的不一样。
她的课堂,是文学的盛宴,不是枯燥古板的灌输,而是妙趣横生的交流。她以新颖的方式,让我感受与作者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;她的幽默与温婉,让文字变得生动有趣;就连批评,也包裹在艺术化的言语之中,让人无法不欣然接受。
站在讲台之上,她不似夏日的张扬,却有着夏夜星空般的宁静。她的衣裳简单却雅致,不卑不亢,恰到好处地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,又在不经意间脱颖而出。那字句交织的课堂上,她的声音如诗般飘荡,就仿佛清晨第一滴露水滑落般清脆悦耳。
如同《爱莲说》中所写的那静静开放的莲花,不染尘埃,不改其芳,老师的美,不仅仅是外在的容颜,更多的是内在的修养。
在我的心中,评价一个人最高的境界,莫过于静静地注视着,所有言语都只得化为乌有。那么,她定也是这般存在,每当我凝视她之时,都不禁自惭形秽。
我浅薄的学识并不足以描绘她的无瑕之美啊。
我也曾绞尽脑汁地思考过,该用个什么词来形容她,终于恍然大悟,或许“秀雅”这个词再贴切不过了。秀雅,包含了她的外在与内在,既有“清水出芙蓉”的清新脱俗,又不失中文的深邃与雅致。
那个夜晚,星光与灯光交织的舞台上,平凡的朗诵赛事,悄然绽放出非凡的光华。不再是单调的字句交响,而是灵魂与情感的共鸣盛宴。我的语文老师,那以智慧为笔,幽默为墨的艺术家,她悄然登场,自然而然点亮了全场的目光。
她身着一袭素雅,白衬衫映衬着黛青长裙,正与诗朗诵的主题《只此青绿》遥相呼应。无需繁复的装点,便已然是人间绝色:那是一种超脱于尘世的美,如晨曦初照下的露珠,晶莹剔透,又似山谷间的清泉,纯净无瑕。正如雪芹云:“淡极始知花更艳。”她的出现,仿佛给夜添上了一抹难以言喻的温柔。
当她穿过人群,听见同学们的呼喊,那瞬间的回眸,带着春风化雨般的笑意,足以让时间为之停滞。就是那短短几秒钟,我心中却不受控地汹涌澎湃,心跳也好似偏离了寻常。
她不仅让我们领悟到文字的魅力,更以自身为镜,映照出人性中最柔软且坚韧的部分,让我们明白,真正的美,是从内而外散发的光,是智慧与善良的交融,是不加雕饰的自然之态。
若说东坡是世间游的仙,那她便是带来恩泽的神;若说东坡是降临人间做了一场梦,那她便是赠予了我们一场梦。
余何其有幸,盛夏遇佳人,虽不知这份师生情谊是否也会走散在某个盛夏,但此夏之遇,我自当铭记心间,歌咏不息。于是,我以笔为琴、以字为弦,奏一曲师恩难忘。
有诗曰:“雨纷纷,草木深,迎风数里见佳人。风阵阵,情愈嗔,华梦一幕花底沉。星沉沉,教诲真,忘年之交映心神。霞醇醇,心意忱,执笔案前念春恩。”
“你是我整个夏天的悸动。”
——后记